茯苓全身是宝,你了解多少?
茯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特色食材,虽然长得其貌不扬,却浑身是宝。茯神(茯苓中间抱有松根者)有宁心安神的作用,茯皮(茯苓皮)能够健脾止泻。不过咱们平常用的最多的还是加工好的茯苓(白色小方块状),具有健脾和胃,利水消肿的作用。

茯苓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,最早记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随后的宋代、明代、清代的医药学典籍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记载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茯苓气味淡而渗,其性上行,生津液,开腠理,滋水源而下降,利小便。据医药部门统计,有80%的中药方剂会搭配茯苓。在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中大概就有40几个方剂中含有茯苓。

茯苓被称为“四时之宝”,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,无论春夏秋冬,将它与各种食材或药材配伍均能发挥其独特功效。
我们一年四季都需要关注脾胃的调理,而茯苓的健脾作用尤其应用广泛。在宋代的官方药典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就记载了健脾的经典方剂《四君子汤》和《参苓白术散》。
《四君子汤》由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,针对平时面色萎黄,讲话有气无力,气短乏力,食少便溏,有很好的补气、益气健脾的调理作用。如果夹杂湿气困重,脾胃虚弱,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再加上山药、白扁豆、莲子肉、砂仁、桔梗,就是流传千年的健脾祛湿的经典方剂《参苓白术散》,对于湿困脾导致的腹胀、反酸嗳气、食欲不振、困重乏力等问题特别适用。

茯苓“最为利水除湿要药,水去而脾自健也”。
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,小雨连绵不断下了好几个月,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,染上了水湿症,眼看兵败垂成,成吉思汗十分着急。后来,有少数几个士兵因偶尔服食了茯苓,得以痊愈,听说此事后,成吉思汗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地区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,兵将们吃后果然身体好了很多。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,茯苓利水祛湿的效果也被广为传诵。
明清时代,茯苓作为贡品,供朝廷保健养生之用。在慈禧太后养生方中,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便是茯苓,老佛爷非常爱吃的茯苓饼,成为了北京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名点。茯苓饼的制作方法是以茯苓粉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,中间夹有蜜饯、松果碎仁,风味独特,又有安神、益脾、利水、渗湿等补益身体的作用。

茯苓不仅仅在传统养生文化里有非常广泛的应用,现代研究也发现,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,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有着明确的作用。
我们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工作和生活压力也非常大,经常饮食不规律,你是否常常会出现胃口差,吃点就容易腹胀的情况?或者胃痛、胃胀等肠胃不适?觉得没精神,不想动,稍微动下就感觉到很累?其实这些大都和脾胃问题有关,建议大家平常在生活中多关注脾胃的健康,在平时的饮食中搭配上茯苓,或选择《参苓白术散》这样的健脾祛湿等方剂使用。

中华养生讲究各种不同食材的巧妙搭配,如果你没时间自己做,或不清楚怎么选择和搭配,你可以选择一些高品质的含有茯苓的中草药保健食品。好的健康产品从源头保障原料品质,结合独特的配方,佐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,让我们能够更便捷地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。
- 上一篇:当归,当归,气血回归! 2019/8/21
- 下一篇:新华网“调味料品牌影响力排行”公布,李锦记位列第一 2019/8/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