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预警:身体4处易“受伤”,食补觉补保安康!
过了中秋就是深秋,到了深秋干燥风大,很多人开始感觉嗓子发干,随之而来的小毛病还有气虚、疲劳、拉肚子、情绪低落等。
秋高气爽却哈欠连天,咋整?中秋假期第二天,小固再给大家走一波秋季食补、觉补招,让大家吃好玩好身体好!
01
鼻子:鼻塞咳嗽
吃些南瓜

天气转凉,上呼吸道容易出问题,如鼻塞咳嗽等,小固建议大家可以多吃些南瓜。
南瓜富含胡萝卜素,它在人体中会转化成维生素A,而维生素A有保护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。
推荐:南瓜食疗
南瓜既可当主食,如蒸着吃或做成南瓜粥,又能当菜,如南瓜炖肉,做法多样,老少咸宜。
此外,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药膳。如百合、银耳加粳米适量煮粥,早晚服食,能起到润肺生津,养阴清燥的作用。
02
脾胃虚寒:疲劳乏力
山药栗子粥

深秋这个时节,很多人总觉身体懒洋洋,睡不醒,可能是伤着脾胃了,这时应选择补肾强筋、健脾养胃的食物。
中医认为,栗子性平、味甘,具有补脾健胃、补肾强筋、活血止血的功效,又被奉为“肾之果”。《本草纲目》称,板栗“治肾虚,腰脚无力,以袋盛生栗悬干,每日吃十余颗,次吃猪肾粥助之,久必强健”。而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,缓解脾虚。
除了常见的糖炒栗子和水煮栗子,也可以搭配其他材料制成餐桌上的佳肴。
推荐食疗:山药栗子粥
做法:栗子100克,粳米60克,山药半条克,红枣15克,姜5克;将栗子、山药去皮,生姜、红枣、粳米洗净;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,文火煮成粥,调味即可。
03
肠胃不适:腹泻
高汤菌菇煲

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。”月底就是秋分了,早晚温差加大,夜越深,寒气越重,也更易侵入体内。
天气转变,许多脾胃娇弱的孩子纷纷中招,腹胀、腹泻或便秘等情况接踵而至。可以在日常饮食中给孩子加入一些具有补脾胃功效的食物,如香菇、金针菇、茯苓等。
推荐食疗:高汤菌菇煲
做法:锅内放入焯过水的鸡腿或排骨块,加水至7分满,熬煮30分钟作为汤底;杏鲍菇、香菇切滚刀状,其他菇类(可自行选择:平菇、金针菇、竹荪、白玉菇、茶树菇)切去根部洗净;汤底熬好后,加入菌菇、泡发的木耳、红枣、枸杞,炖10分钟,进行简单调味即可。
04
情志:情绪低落
地中海饮食+适当觉补

推荐:1:地中海饮食
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分析了40多项关于饮食与精神疾病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,结果发现,在食谱中增加更多水果蔬菜可使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33%。减少摄入肉类、饱和脂肪、糖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会使压抑感和沮丧感降低24%。
基于得到的数据,科学家选出了很大程度上对抗抑郁所必须的饮食,他们特别推荐以水果、蔬菜、鱼类、油橄榄和谷物为主的地中海食谱。
推荐2:食补不如觉补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》中说:“秋三月……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使志安宁,以缓秋形,收敛神气”,这就是说,秋风清肃,情绪易低落抑郁,起居应与气候适应,宜早睡,“补”夏季缺的觉,还可收敛肺气。
同时,宜早起锻炼,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、跑步,这不但是在进行“空气浴”,还适当进行了“秋冻”,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,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。
- 上一篇:团圆佳节吃什么?这4个搭配最适宜 2019/9/14
- 下一篇:无限极“9•19养生行走日”等你来参与! 2019/9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