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好的老师,都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
《格林童话》中有一则很经典的故事:
爷爷年纪大了,吃饭时饭菜常从嘴里漏出来,儿子儿媳便不让他上桌吃饭,只让他在火炉边吃。
有一次爷爷不小心把碗摔碎了,儿媳妇破口大骂,说以后要改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。
这话恰好被儿子米沙听见了。有一天,夫妻俩看见米沙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。父亲问米沙在做什么,米沙回答说:“爸,我正在做木盆呢,等你和妈妈老了的时候,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。”
夫妻俩听后面面相觑,十分羞愧。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从那以后,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,并细心照顾。
托尔斯泰曾经说过,全部教育,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父母身上。
事实上也是如此,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。作为孩子的养育者,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,因为这对孩子太重要了,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。
父母如果以身作则,孩子随时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,不断向父母靠近,这是一种内在力量的驱动,比起讲道理训斥,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。
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
前段时间,天津的小女孩李尚荣火了。她虽然只有6岁,却能熟读古诗文,5岁就已经认识了4000多个字。不仅熟读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古代经典,而且还能学以致用,表达自己的观点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神童。
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,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。她的母亲是一名声乐老师,在胎教的时候就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和世界名曲。
在李尚荣3岁的时候,妈妈就开始教她读书,希望通过读书让她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。在他们家,有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,他们绝对不会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打麻将、看电视、玩手机,而是以身作则,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每个瞬间,你看到孩子,也就看到了自己;你教育孩子,也就是教育自己,并检验自己的人格。”
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,当你以自身的行为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时,孩子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
生活中,有很多父母只会嘴上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,而自己从来不读书,这样的父母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?
最好的教育,是言传身教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在家庭教育中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。孩子们会在生活中用眼睛注视,用耳朵倾听,用行为模仿,这所有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。
生活中,我们容易忘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,想着让孩子成龙成凤,最起码也得超越身边的人,可是多数情况下,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,自己根本做不到。
孩子的问题,说到底就是父母的问题。
如果把父母看作是原件,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,当复印件出问题的时候,我们应该从原件上找问题,审视自己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。
有句话说得好,一流的父母做榜样,二流的父母做教练,三流的父母做保姆。聪明的你,一定会选择做一流的父母。
育儿其实是育己的一个过程,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。换句话说,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,就是言传身教。
- 上一篇: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生活自然会变得更加美好 2019/3/27
- 下一篇:男人干净帅气的秘诀,往往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2019/3/26